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骨蒸夜熱不孕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骨蒸夜熱不孕
骨蒸夜熱不孕為中醫婦科病證名,首載於《傅青主女科》卷上,屬不孕症證型之一。其病機核心在於腎陰虧虛,陰虛火旺,導致虛熱內擾,伏於衝任、胞宮,致使精氣失攝,難以成孕。
病因病機
此證多因先天稟賦不足,或久病耗傷腎陰,或房勞過度,陰精虧損,陰不制陽,虛火內生。虛熱蒸灼陰分,故見「骨蒸」之狀(熱自骨髓透發,如蒸籠之氣);夜間陰氣當令,陽入於陰,陰虛不能涵陽,故熱勢更顯,稱為「夜熱」。虛火迫津外泄,則見盜汗;上炎則顴紅唇赤;擾及心神則心悸不寧;腎陰不足,腰府失養,故腰膝酸軟;手足心屬陰經所過,陰虛內熱,故手足心熱。衝任虧虛,血海不充,則月經量少,色紅而無血塊。
臨床表現
主要症狀包括:
- 骨蒸夜熱:自覺熱感從骨內透發,夜間加劇。
- 盜汗:寐中汗出,醒後即止。
- 陰虛火旺之象:顴紅唇赤、心悸、手足心熱。
- 腎陰不足之候:腰膝酸軟、月經量少色紅。
治法與方藥
治療當以滋補腎陰,清退虛熱為主,使陰平陽秘,熱退精攝。
- 拯陰理癆湯(《醫宗必讀》):
- 組成:生地黃、牡丹皮、白芍、麥冬、五味子、人參、當歸、薏苡仁、橘紅、蓮子、炙甘草等。
- 功效:滋陰降火,益氣養血,適用於陰虛火旺兼氣血不足者。
- 清骨滋腎湯(《傅青主女科》):
- 組成:地骨皮、牡丹皮、沙參、麥冬、玄參、五味子、白朮、石斛等。
- 功效:專清骨蒸虛熱,滋養腎陰,尤適於熱勢明顯者。
中醫理論延伸
此證與「腎陰虛不孕」密切相關,然更強調「骨蒸」之熱象,需與其他陰虛證鑑別。傅青主提出「胞胎之熱,必得腎水以養之」,故治療上不僅需清熱,更需直補真陰,以復胞宮攝精之能。若兼見肝鬱化火,可佐疏肝涼血之品,如柴胡、梔子;若陰損及陽,則需陰陽雙補,但以滋陰為先。
此證反映了中醫「陰陽失衡致不孕」的理論特色,臨床需細辨虛熱與真陰之關係,方能標本兼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