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骨針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骨針,又稱骨鯪、骨鯪針,是一種古老的針具,以動物骨骼製成。據考我國大約在山頂洞文化時期已能用石刀削制骨針,用來縫紉,用骨針縫合傷口的記載最早見於《山海經》。

骨針在針灸中的作用,最早見於《黃帝內經》。《素問·骨空論》中記載:「骨空者,骨之空也,以針刺之,以通其氣血。」《靈樞·骨空論》中記載:「骨空者,骨之空也,以針刺之,以通其氣血,以補其不足,以瀉其有餘。」

骨針在針灸中的應用,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
  • 疏通經絡:骨針可以疏通經絡,調和氣血,改善局部血液循環,促進組織修復。
  • 鎮痛止痛:骨針可以鎮痛止痛,緩解疼痛症狀。
  • 消腫散結:骨針可以消腫散結,緩解腫脹、疼痛等症狀。
  • 活血化瘀:骨針可以活血化瘀,改善局部血液循環,促進組織修復。
  • 補益固本:骨針可以補益固本,增強機體免疫力,提高抗病能力。

骨針在針灸中的應用,具有以下幾個優點:

  • 操作簡單:骨針的操作比較簡單,不像金屬針那樣需要消毒,也不像銀針那樣需要避開金屬物品。
  • 安全性高:骨針的安全性比較高,不容易引起感染。
  • 價格便宜:骨針的價格比較便宜,是一種經濟實惠的針具。

骨針在針灸中的應用,有著悠久的歷史,並且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。但是,骨針在針灸中的應用,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,比如骨針的硬度不如金屬針,容易折斷;骨針的吸水性較強,容易生鏽;骨針的保管不如金屬針那樣方便。

總之,骨針在針灸中的應用,具有一定的優點,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。在臨床上,醫生應該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,選擇合適的針具進行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