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骨羡瘡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骨羡瘡,又稱骨羡疔,是一種皮膚病。其特點是發生於背部神堂穴、膈關及膈俞穴處,初起時局部皮膚瘙癢劇烈,繼則成燎漿水泡,若搔破其甚者可潰爛見骨。
骨羡瘡的病因主要是風熱鬱滯於該部之肌膚所致。風熱之邪侵襲肌膚,使肌膚腠理疏鬆,風邪乘虛而入,蘊結肌膚,化熱生毒,毒邪內陷,灼傷肌膚,形川芎羡瘡。
骨羡瘡的臨床表現為:患處皮膚出現紅腫熱痛,有灼熱感,局部皮膚瘙癢劇烈,繼則成燎漿水泡,水泡壁薄,內含黃色膿液,破潰後形成潰瘍,潰瘍底部可見到灼爛的骨質。
骨羡瘡的治療以托里解毒為主。可內服加味補血湯,外敷太極黑鉛膏。
加味補血湯的組成:生地黃、當歸、赤芍、川芎、白芍、甘草、黃柏、知母、黃連、天花粉、白礬。
太極黑鉛膏的組成:黑鉛、白礬、黃連、黃柏、冰片、樟腦。
骨羡瘡的預防主要是注意皮膚衛生,避免風熱之邪侵襲。平時要注意鍛鍊身體,增強體質,提高抵抗力。
骨羡瘡是一種比較嚴重的皮膚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引起嚴重的後果。因此,如果發現自己有骨羡瘡的症狀,一定要儘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