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骨鯁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骨鯁,又稱鯁骨、鯁魚刺,是指因飲食不慎等使諸骨鯁入咽喉,或誤入食道、氣道。

骨鯁是一種常見的急症,多發生於兒童和老年人。其主要症狀為咽喉部疼痛、異物感、吞咽困難、嘔吐、胸悶、氣急等。嚴重者可引起窒息、休克甚至死亡。

中醫認為,骨鯁的發生主要與飲食不慎、脾胃虛弱、氣血不足等因素有關。飲食不慎,如吃魚、蝦、蟹等帶刺食物時不小心將刺吞入,或吃飯時狼吞虎咽,將食物嚼得不爛就吞下,都容易導致骨鯁。脾胃虛弱,則運化功能失常,食物不能正常消化,也容易導致骨鯁。氣血不足,則津液虧虛,咽喉失潤,也容易導致骨鯁。

中醫治療骨鯁,以化痰散結、消腫止痛為主。常用方有蘇子降氣湯、旋覆代赭湯、半夏白朮天麻湯等。此外,還可用中成藥如蘇子降氣丸、旋覆代赭丸、半夏白朮天麻丸等治療。

現代醫學認為,骨鯁的發生主要與食道異物有關。食道異物可由吞入的異物引起,也可由手術、外傷等原因引起。食道異物可引起咽喉部疼痛、異物感、吞咽困難、嘔吐、胸悶、氣急等症狀。嚴重者可引起窒息、休克甚至死亡。

現代醫學治療骨鯁,以手術取出異物為主。常用的方法有食道鏡取異物、胸腔鏡取異物、開胸手術取異物等。

骨鯁是一種危險的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引起嚴重的後果。因此,一旦發生骨鯁,應立即到醫院就診。

以下是古代醫籍中關於骨鯁的記載:

  • 《黃帝內經》:“鯁骨者,食魚刺入咽喉,上衝於氣管,則胸中煩悶,不能飲食,喉中引痛,不得息,此為鯁骨也。”
  • 《傷寒論》:“鯁魚刺者,以蔥白一握,搗爛,和酒服之。”
  • 金匱要略》:“鯁魚刺者,以生薑汁、蔥白汁、蒜汁、甘草汁、蜜各半,和勻服之。”
  • 《本草綱目》:“骨鯁,以象牙磨水頻咽,或以白茯苓、貫眾、甘草各等分,共研細末,米湯調服。或以威靈仙、草果、砂仁、白糖、水、醋各半煎湯,頻頻咽下。”

以上就是關於骨鯁的相關內容。希望對您有所幫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