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骨癲疾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骨癲疾:癲病深入於骨的重要症狀

骨癲疾是癲病深入於骨骼的重要症狀之一,也是癲病的嚴重表現。《靈樞.癲狂》記載:「骨癲疾者,顑、齒、諸俞、分肉皆滿而骨居,汗出,煩悗,嘔多沃沫,氣下泄,不治。」《靈樞.邪氣藏府病形》中提到:「腎脈急甚為骨癲疾。」

骨癲疾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以下症狀:頸項(顑)腫脹,牙齒(齒)腫脹,各個腧穴(諸俞)腫脹,肌肉(分肉)腫脹,出汗,煩躁不安(煩悗),反覆嘔吐並有大量沫子(嘔多沃沫),氣悶腹瀉(氣下泄)。這些都是癲病常見的症狀。

骨癲疾的病因主要與腎虛有關,因為腎虛會導致骨骼失去濡養,出現腫脹的情況。《靈樞.邪氣藏府病形》中提到:「腎脈急甚為骨癲疾。」這裡的「腎脈急甚」其實指的是腎氣虛衰,無法提供足夠的養分給骨骼,導致骨骼腫脹,形成骨癲疾的臨床症狀。

骨癲疾的治療主要以補腎為主,可以使用中成藥如六味地黃丸、金匱腎氣丸等藥物進行治療。同時也可以配合針灸、推拿等物理治療方法。

骨癲疾的預後一般較差,如果不及時治療,病情可能會惡化,甚至危及生命。因此,一旦出現骨癲疾的症狀,應及時就醫,以避免延誤疾病的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