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骨骶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骨骶,中醫名詞,出自《神灸經綸》。即長強。

骨骶穴,出《神灸經綸》。別名長強。在尾骶骨下端,平第一骶後孔,距肛門約5寸。為督脈之穴,有鎮靜安神、調理氣血、疏通經絡、強壯腰膝之功效。主治腰痛、下肢痿痹、遺精、陽痿、月經不調、崩漏、小便不利、脫肛、痔疾等症。

【取穴方法】

正坐或俯臥位,在尾骶骨下端,平第一骶後孔,距肛門約5寸處取穴。

【穴位解剖】

在尾骶骨下端,平第一骶後孔,距肛門約5寸處,有骶骨肌,皮下為皮膚、皮下組織、肛提肌。

【穴位配伍】

配長強穴、腰陽關穴、委中穴,有強壯腰膝、舒筋活絡之功效,主治腰痛、下肢痿痹。

配腎俞穴、命門穴、八髎穴,有補腎益精、強腰壯骨之功效,主治腰痛、腰膝酸軟、遺精、陽痿。

配三陰交穴、太溪穴、足三里穴,有調理氣血、疏通經絡之功效,主治月經不調、崩漏、小便不利。

配百會穴、大椎穴、風府穴,有鎮靜安神、清熱解毒之功效,主治失眠、多夢、頭痛、眩暈。

【穴位功效】

鎮靜安神、調理氣血、疏通經絡、強壯腰膝。

【主治疾病】

腰痛、下肢痿痹、遺精、陽痿、月經不調、崩漏、小便不利、脫肛、痔疾等症。

【文獻記載】

《神灸經綸》:骨骶,在尾骶骨下端,平第一骶後孔,距肛門約5寸。主腰痛、下肢痿痹、遺精、陽痿、月經不調、崩漏、小便不利、脫肛、痔疾等症。

【現代研究】

現代研究表明,骨骶穴有鎮靜安神、調理氣血、疏通經絡、強壯腰膝等作用。臨床上常用於治療腰痛、下肢痿痹、遺精、陽痿、月經不調、崩漏、小便不利、脫肛、痔疾等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