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股陰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股陰
股陰為中醫解剖學名詞,指大腿內側部位。「股」即大腿,「陰」意指內側,故「股陰」特指大腿內側區域。此名詞首見於《靈樞·經脈》,記載於足厥陰肝經的循行路徑中:「肝足厥陰之脈……循股陰,入毛中。」顯示股陰為肝經所過之處,與經絡氣血運行密切相關。
從經絡學角度,股陰部主要涉及足厥陰肝經與足太陰脾經。肝經循行於此,與肝臟功能相應,主疏泄、藏血,故股陰部的氣血狀態可反映肝經的盛衰。脾經雖未直接經過股陰,但脾主肌肉,與大腿內側肌肉的營養代謝相關,間接影響此處的生理功能。
在臨床應用上,股陰部的異常可能與肝經病證有關,如氣滯血瘀、寒濕凝滯等。若此處出現疼痛、麻木或腫脹,中醫可能辨證為肝經氣機不暢或濕熱下注。此外,針灸治療肝經相關疾病時,常取股陰部穴位,如足五里、陰廉等,以調節肝經氣血。
股陰的解剖位置亦與現代醫學的大腿內側肌群(如內收肌群)相對應,但中醫更強調其與經絡、臟腑的整體聯繫。透過觀察與觸診股陰部,可輔助診斷肝經病變,並作為治療的依據之一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