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股骨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股骨

股骨,又稱大腿骨、髀骨、楗,是人體下肢最重要的一根長骨,上端以股骨頭與髖臼構成髖關節,下端與鐙骨、脛骨上端構成膝關節。股骨的長度約為人體身高的四分之一,其粗壯程度僅次於脛骨。

股骨的解剖結構可分為四個部分:股骨頭、股骨頸、股骨體和股骨下端。股骨頭為球形,與髖臼構成髖關節。股骨頸為細長的骨段,連接股骨頭和股骨體。股骨體為中間部分,呈圓柱形,是股骨最粗壯的部分。股骨下端為三角形,與鐙骨、脛骨上端構成膝關節。

股骨是人體下肢最重要的一根長骨,其主要功能是支撐人體的體重,並在行走、跑步等運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。股骨的損傷或病變,會導致下肢疼痛、活動受限等症狀,嚴重者甚至會導致截肢。因此,平時要注意保護股骨,避免外傷。如果出現股骨疼痛、活動受限等症狀,要及時就醫,以免耽誤病情。

股骨在《素問.骨空論》中的論述

《素問.骨空論》中提到:「股骨上空在股陽,出上膝四寸。」這句話的意思是,股骨上部的空穴位於股陽穴,距上膝四寸。股陽穴位於大腿前外側,當股骨外側上緣,大腿前正中線旁開二寸處。本穴有疏通經絡、調和氣血的作用,主治下肢痿痹、膝關節疼痛等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