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股不收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股不收

證名,指兩腿弛緩無力,屈伸不利之症。首見於《素問·脈解篇》,屬中醫經絡肢體病證範疇,多與經氣失調、筋脈失養相關。

病因病機

  1. 經絡氣血阻滯:足三陰、三陽經循行於下肢,若外邪侵襲或氣血運行不暢,經脈受阻,可致筋肉失於濡養,發為弛緩無力。
  2. 肝腎虧虛:肝主筋,腎主骨。肝血不足則筋失所養,腎精虧虛則骨弱不支,二者皆可導致下肢痿軟,活動不利。
  3. 濕熱浸淫:濕熱之邪流注下焦,阻遏氣機,耗傷津液,致使筋脈弛縱,見股膝軟弱難收。
  4. 脾胃虛弱:脾主四肢肌肉,若脾失健運,水穀精微不布,四肢百骸失養,則見肢體痿廢不用。

辨證分型

  • 寒濕阻絡:下肢重著麻木,遇寒加重,舌苔白膩,脈濡緩。
  • 濕熱蘊結:腿足痿軟微腫,扪之微熱,小便短赤,舌紅苔黃膩,脈滑數。
  • 肝腎陰虛:腰膝酸軟,眩暈耳鳴,舌紅少苔,脈細數。
  • 氣血兩虛:面色萎黃,心悸氣短,舌淡脈細弱。

治療原則

以通經活絡、調和氣血為本,依證型佐以散寒除濕、清熱利濕、滋補肝腎或益氣養血等法。針灸常取足三里、陽陵泉、環跳等穴以疏調經氣;方藥可選虎潛丸、獨活寄生湯等加減化裁。

此證與「痿證」相關,但專指下肢局部症狀,臨床須結合整體辨證,探究根本病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