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古拿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古拿(1892-1972年)蒙醫大家與《四部醫典》譯介者

古拿,蒙古名馬俊生,生於遼寧阜新,為近代蒙醫學重要代表人物。幼年於阜新喇嘛廟習蒙、藏文字,後潛心修習蒙醫九年,深得傳統蒙藏醫學精髓,尤擅結合藏醫理論與蒙古草原醫療特色。其學術生涯以譯介藏醫經典、推動蒙醫教育為核心,對蒙藏醫學體系之融合貢獻卓著。

學術成就與醫學貢獻

  1. 《四部醫典》蒙譯與註釋
    古拿畢生致力於藏醫經典《四部醫典》(藏語稱《居悉》)的蒙文翻譯與詮釋。此書為藏醫學奠基之作,分為《根本醫典》、《論說醫典》、《秘訣醫典》、《後續醫典》,系統闡述生理、病理、診療及藥物學。古拿之譯本不僅保留原典精髓,更融入蒙醫用藥經驗(如蒙古高原特有藥材「森登」、「沙棘」之應用),促成藏蒙醫學對話。
  2. 《蘭他布》與古典醫籍整理
    其所著《蘭他布》為《四部醫典》之補充註疏,針對草原地區常見病如風濕(蒙醫稱「赫依協日病」)、消化系統疾患(「巴達干失衡」)提出蒙醫特色療法,強調「三根平衡」(赫依、協日、巴達干)理論,並記載蒙古傳統灸療(如「阿爾山療法」)與放血療法之臨床調整。
  3. 蒙醫教育體系奠基
 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,古拿於喇嘛寺內創辦蒙醫學校,將寺院醫學教育轉型為現代師承體系。後任內蒙古自治區衛生廳副廳長,推動蒙醫專業化,獲授「道布車額木齊」(最高明醫者)職稱,確立蒙醫在民族醫學中的地位。

理論與臨床特色
古拿之醫學思想植根於藏醫《四部醫典》框架,然臨床實踐側重蒙古地域特性。例如:

  • 寒症治療:針對北方高寒環境,善用溫熱藥如肉蓯蓉(蒙藥稱「查干-高要」)與附子配伍,調理「巴達干過盛」所致寒濕痹症。
  • 外治法創新:改良傳統「蒙古灸」技術,結合藏醫金針療法,應用於「白脈病」(神經系統疾病)治療。

古拿之著作與譯作,如《蒙醫診療手冊》、《藏蒙藥方集》,至今仍為蒙醫教育重要文獻。其學術生涯體現蒙藏醫學交融之深度,亦為當代民族醫學傳承之典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