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狗肉積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狗肉積
狗肉積為中醫病證名,指因過食狗肉,導致脾胃運化失常,食滯不化所引發的積滯證候。此證屬「食積」範疇,尤與「肉積」相關,多因狗肉性溫而質膩,過量攝入易阻滯中焦氣機,釀生濕熱,進一步影響脾胃升降功能。
病因病機
狗肉味甘、性溫,雖具補中益氣、溫腎助陽之效,然其質地黏膩,不易消化。若恣意貪食,或脾胃素虛者過量進補,則易使脾胃受損,運化失司,導致食積內停。積滯鬱久可化熱,形成濕熱壅滯之證,表現為腹中脹滿、煩悶不安,甚則口乾發熱、妄語等症。
臨床表現
患者常見脘腹脹滿、按之堅硬,伴有灼熱感,噯氣腐臭,或見口乾舌燥、身熱煩躁,甚則神識昏蒙、言語錯亂。舌苔多厚膩而黃,脈象滑數或沉實。
治法與方藥
中醫治療以消食導滯、行氣化積為主,兼清濕熱。古籍記載以下治法:
-
行氣消積:
- 《雜病源流犀燭》推薦以杏仁、山楂等藥宣肺氣、消肉積,並提及「三棱煎丸」破血行氣、化積導滯,適用於腹中脹悶甚者。
- 三棱、莪朮為常用藥對,能破血行氣,配合山楂、神麴等消食藥,增強化積之效。
-
清熱生津:
- 《醫學綱目》指出,若見口乾發熱、妄語等熱象,可用蘆根汁清熱除煩、生津止渴,取其甘寒質輕之性,透解鬱熱。
- 濕熱偏重者,可加黃連、梔子等清熱燥濕;若兼便秘,佐以大黃通腑泄熱。
相關概念辨析
- 食積:泛指飲食停滯,涵蓋各類食物積滯,狗肉積為其特殊類型。
- 肉積:專指過食肉類所致的積滯,狗肉積屬此類,然其性溫,較一般肉積更易化熱。
此證強調「因人制宜」,若素體陽盛或濕熱內蘊者,尤須慎防過食狗肉,以免加重積滯化熱之弊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