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鉤吻中毒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鉤吻中毒,又稱斷腸草中毒,是因誤食鉤吻而引起的中毒症狀。鉤吻又名斷腸草、胡蔓藤、爛腸草、黃藤、毒根等,有劇毒。誤食後初見口咽脘腹燒灼疼痛,嘔惡流涎,吞咽困難,或腹脹腹瀉。繼則眩暈語蹇,肢麻無力,甚至抽搐驚厥,直至死亡。

鉤吻中毒的治療,宜中西醫結合救治。民間常用大量豬油或生油灌服,大劑蕹菜汁、金銀花、細葉黃梔子、茅根、動物鮮血灌服搶救。亦可用通腸解毒湯、白礬湯等。

《本草綱目》卷四載解鉤吻毒藥,有薺苨汁、蕹菜汁、葛根汁、蔥汁、桂汁、白鴨血、白鵝血、羊血、雞子清、犀角汁、豬膏等,可資參考。

鉤吻中毒的預防,主要是避免誤食鉤吻。鉤吻多生長於山野、溪邊、路旁等地,其葉片與其他植物相似,不易分辨。因此,在野外活動時,應注意辨別植物,避免誤食鉤吻。

鉤吻中毒是一種嚴重的中毒,如果誤食鉤吻,應立即就醫,以免耽誤治療時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