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鉤脈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鉤脈
鉤脈為中醫脈學專有名詞,特指夏季應時之常脈,亦稱「夏脈」。其脈象特徵與心臟相應,歸屬五行中之火行,對應南方方位。《素問·陰陽別論》言:「鼓一陽曰鉤」,揭示此脈陽氣外鼓之動態;《素問·玉機真臟論》更明確指出:「夏脈者,心也,南方火也,萬物之所以盛長也,故其氣來盛去衰,故曰鉤。」
脈象特徵
鉤脈之形,當如農具鉤鐮之曲弧狀,其來勢洪盛充盈,去勢漸緩而衰。具體表現為:
- 脈位顯著:輕觸即得,舉按皆明顯
- 脈勢動態:來時急促強勁,去時徐緩減弱
- 脈形特質:洪大中略帶堅實感,如浪濤拍岸,湧盛而後退
此脈象實為夏季陽氣外張之生理表現,《黃帝內經》以「萬物盛長」喻之,恰似植物逢夏則枝葉外展,陽氣勃發。
臟象聯繫
鉤脈與心臟功能密切相關:
- 心火相應:心屬火臟,主血脈而藏神,夏季火氣當令,心陽旺盛則脈現鉤象
- 血脈調控:心氣充沛則脈來盛,心陽內斂則脈去衰,形成特有來去節律
- 全息對應:《脈經》載「心脈鉤」,反映心系統功能狀態
脈理溯源
歷代醫家對鉤脈多有闡發:
- 王叔和《脈經》強調「夏脈洪大而散,名曰鉤」
- 李時珍《瀕湖脈學》以「夏脈鉤兮心火炎」概括其熱性特質
- 張景岳則指出「鉤即洪脈」,強調其與四季氣候變化的同步性
此脈若在非夏季出現,或脈象過亢不及,則可能轉為病脈。如鉤而過強為心火熾盛,鉤而無力為心陽不足,然此已屬病理範疇,非本文所述生理常脈。
鉤脈作為四時平脈之一,體現中醫「天人相應」的整體觀,其診斷價值不僅在於形態描述,更在於透過脈象把握人體與自然節律的和諧狀態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