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病飢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病飢

病飢是中醫名詞,也稱為飢病、飢脹、飢悶,指的是一種饑餓般的自覺心胸空虛的症狀。《素問.玉機真臟論》中提到:“冬脈……不及則令人心懸如病機。”

病飢的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:

  • 飲食不節:飲食過量或過度飢餓都會導致脾胃功能失調,無法正常消化食物,導致水濕停滯在胸中,出現病飢的症狀。
  • 情志不遂:情緒不順暢,肝氣鬱結,橫逆犯胃,也可以導致病飢的發生。
  • 外感六淫:外界的六種氣候變化侵襲人體,傷害了脾胃功能,也會引起病飢的症狀。

病飢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• 心胸感到空虛:患者會感覺心胸空虛,就像是饑餓一樣,但進食後並不能緩解這種感覺。
  • 頻繁噯氣:患者經常會打噯氣,但不伴隨酸味。
  • 腹部脹滿:患者的腹部會感到脹滿,但不伴隨腹痛。
  • 舌苔淡白:患者的舌頭上有淡淡的白色苔,脈搏弱而細。

病飢的治療主要以健脾和胃、調理氣機,消除脹滿為主。可以選擇使用香砂六君丸、保和丸等中成藥進行治療。

此外,在日常生活中,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:

  • 飲食要有規律,避免過食或過度飢餓。
  • 保持心情愉快,避免情緒激動。
  • 注意鍛鍊身體,增強體質。

通過以上措施,可以有效預防和改善病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