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病飢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病飢
病飢,中醫名詞,又稱飢病、飢脹、飢悶,是指如饑餓樣自覺心胸發空的症狀。《素問.玉機真臟論》:「冬脈……不及則令人心懸如病機。」
病飢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:
- 飲食不節:飲食過量或過度飢餓,均可導致脾胃功能失調,水谷運化不暢,水濕停聚於胸中,形成病飢。
- 情志不遂:情志不遂,肝氣鬱結,橫逆犯胃,亦可導致病飢。
- 外感六淫:外感六淫,侵襲人體,損傷脾胃,亦可導致病飢。
病飢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點:
- 心胸發空:患者自覺心胸發空,如饑餓狀,但進食後不能緩解。
- 噯氣頻作:患者噯氣頻作,但不反酸。
- 腹脹:患者腹部脹滿,但不伴有腹痛。
- 舌淡苔白:患者舌淡苔白,脈沉細。
病飢的治療,以健脾和胃、理氣消脹為主。可選用香砂六君丸、保和丸等中成藥治療。
此外,在日常生活中,還應注意以下幾點:
- 飲食要規律,避免暴飲暴食或過度飢餓。
- 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- 注意鍛鍊身體,增強體質。
通過以上措施,可以有效預防和改善病飢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