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龔璧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龔璧

龔璧為宋代醫官,活躍於政和年間(1111-1117年),曾任醫學內舍生,專精醫理與本草之學。政和六年(1116年),他奉詔與曹孝忠、丁阜、許瑾、杜潤夫等醫家校勘《政和新修經史證類備用本草》。此書乃宋代官方修訂之重要本草學著作,集前代藥學大成,並增補新證,對後世中藥學發展影響深遠。

在宋代醫學體系中,醫學內舍生為太醫局培養之高階醫學生,需通曉《素問》、《難經》等經典,並精研方藥、針灸之術。龔璧參與校勘本草,顯示其於藥物性味、歸經、功效及臨床應用具深厚造詣。宋代本草學注重「經史證類」,強調以歷代醫籍與實物考證為依據,龔璧等人之校勘工作,不僅釐正文字訛誤,更確保藥性記載之準確性,反映當時嚴謹的醫學態度。

《政和新修經史證類備用本草》承襲唐慎微《證類本草》之框架,進一步整合官方醫藥經驗,並收錄民間驗方。書中藥物分類延續《神農本草經》三品之說,兼論藥材產地、採製時節及配伍禁忌,為中醫藥學理論與實踐之重要橋樑。龔璧參與此工程,足見其於本草文獻整理與臨床藥學之貢獻,亦體現宋代醫官協作編修醫籍之風氣。

此外,宋代醫政重視「醫教合一」,太醫局學生需兼習理論與臨床。龔璧身為內舍生,其學養必涵蓋脈診、方劑、鍼灸等領域,而校勘本草更需掌握藥物形性鑑別之實務知識。此背景反映中醫「醫藥不分家」之傳統,亦為後世藥學研究奠定文獻基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