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攻下派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攻下派,金、元時期醫學派別。其代表人物是張從正。由於張氏在臨床治療中善用汗、吐、下三法,認為治病必先攻後補,以攻下為主,所以後人稱他為攻下派。

張從正(1156-1228),字仲陽,號景岳,山東東平人。金章宗明昌二年(1191年)進士,歷任醫官、太醫院院長、太醫署監察御史等職。他精通醫學,著有《景岳全書》等醫學著作,對後世影響很大。

張從正認為,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,疾病的發生是由於內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。他主張治病要辨證施治,根據病情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。在治療方法上,他主張以汗、吐、下三法為主,認為汗、吐、下三法可以“通利三焦,開通經絡,使邪氣外出,正氣內存”。

張從正的醫學思想對後世影響很大。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在《本草綱目》中說:“景岳之學,為醫家宗匠。”清代醫學家王清任在《醫林改錯》中說:“景岳之學,為醫家正宗。”

攻下派是金、元時期醫學派別,其代表人物是張從正。張從正認為,治病必先攻後補,以攻下為主。他的醫學思想對後世影響很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