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弓反外形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弓反外形
弓反外形為中醫小兒指診法十三指形之一,主要反映痰熱內蘊之證。此指形特徵為小兒食指絡脈呈現弓形彎曲,且外側偏斜,形似反張之弓,故而得名。
從中醫理論分析,此指形多因小兒臟腑嬌嫩,形氣未充,若飲食不節或外感邪熱,易致痰濕內生,鬱而化熱,痰熱互結,阻滯氣機,反映於絡脈則形成弓反外之象。痰熱內擾,可進一步影響肺脾功能,常見症狀包括咳嗽痰黃、煩躁不安、口乾舌燥、大便乾結等。
在辨證上,弓反外形與痰熱證密切相關,臨床需結合其他四診資訊,如舌象(舌紅苔黃膩)、脈象(滑數)及症狀表現,以確立痰熱內蘊之病機。治療上,中醫多採用清熱化痰、宣肺理氣之法,如黃芩、瓜蔞、杏仁等藥物,以疏解痰熱之邪。
此外,小兒指診法為中醫獨特診斷技術,透過觀察食指絡脈的形態、色澤及走向,可輔助判斷疾病性質與病位深淺。弓反外形作為其中一種指形,其辨識與應用體現了中醫「望診」的細微與精準,亦展現了傳統醫學對小兒生理病理的深入觀察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