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庚蒼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庚蒼
「庚蒼」一詞出自《素問·六元正紀大論》,原文載:「陽明所至為司殺府,為庚蒼。」此處「庚蒼」意指萬物因陽明燥金之氣的作用而呈現凋零、蒼老之象。
字義解析
- 庚:在五行中屬金,主變革、更替。《說文解字》釋「庚」為「位西方,象秋時萬物庚庚有實也」,引申為更新、肅殺之意。
- 蒼:本義為草木深青色,於中醫理論中象徵木氣所化。《素問》王冰註:「蒼,薄青色,木化也。」此處「蒼」暗指木氣受金氣克制,生機斂藏,呈現凋萎之態。
中醫理論中的「庚蒼」
- 與陽明燥金的關係
陽明燥金為六氣之一,主肅降、收斂。當其氣盛行時,萬物因燥金克伐而失去柔潤之性,轉為乾枯蒼老,即「庚蒼」之象。此過程符合五行中「金克木」的規律,木氣(生發之機)受制,故草木凋零,人體亦可能出現皮膚乾燥、毛髮枯槁等徵候。 - 與運氣學說的聯繫
在五運六氣理論中,陽明司天之年(如卯酉之歲),燥金之氣當令,易致「庚蒼」現象。《素問·至真要大論》提到:「陽明司天,燥淫所勝,則木乃晚榮。」說明燥金過勝會延遲木氣的生發,使自然界與人體呈現早衰之態。 - 臨床引申意義
雖《內經》未直接將「庚蒼」用於病機描述,然其理可類比於人體津液耗傷、陰血不足之證。如肺燥傷津(陽明屬肺與大腸)、肝血虧虛(木氣受抑)等,皆可能表現為形體枯槁、面色蒼晦,與「庚蒼」之義相通。
歷代註解
- 張景嶽於《類經》註解:「庚,更也;蒼,木化也。金氣用事,則木更其化而為蒼老。」強調金氣使木氣從生機盎然轉為衰老收斂。
- 馬蒔《黃帝內經素問註證發微》進一步指出:「庚為金,蒼為木,金勝木,故曰庚蒼。」點明五行相克之機理。
小結
「庚蒼」為中醫運氣學說中的特殊概念,透過五行生克闡釋自然界與人體在陽明燥金作用下的變化。其不僅描述草木凋萎的外在現象,亦隱含金木相爭、生機內斂的深層病機邏輯,可為理解燥邪致病提供理論參照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