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病後多汗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病後多汗,中醫稱為“自汗”,是指病後體虛多汗的一種證候。多見於外感發熱病後,或久病體虛者。
病後多汗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病後多汗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- 多汗:汗出不止,或汗出不易控制,或汗出伴有虛弱無力、氣短乏力、面色蒼白等症狀。
- 自汗:汗出多在清晨或夜間,或勞累後出汗,或情緒激動後出汗。
- 盜汗:汗出多在半夜或黎明時分,醒後汗止。
病後多汗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:
- 益氣固表:適用於表虛衛氣不固所致的自汗。常用方藥有黃芪建中湯、玉屏風散等。
- 補益氣血:適用於氣血俱虛所致的自汗。常用方藥有八珍散、十全大補湯等。
- 滋陰降火:適用於陰虛內熱所致的自汗。常用方藥有六味地黃丸、知柏地黃丸等。
病後多汗的預防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:
- 注意休息,避免過度勞累。
- 保持良好的心情,避免情緒激動。
- 適當鍛鍊,增強體質。
- 飲食清淡,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- 注意保暖,避免受涼。
病後多汗是中醫臨床常見的一種證候,其病因病機複雜,臨床表現多樣,治療方法也各不相同。因此,在治療時,一定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,辨證施治,才能取得良好的療效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