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艮山廓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艮山廓

艮山廓為中醫眼科「八廓」理論之一,其名稱源於《易經》八卦中的「艮卦」。艮卦象徵山,方位屬東北,故又稱「山廓」。此廓在眼部分野中,與人體臟腑經絡相應,主要聯繫上焦與命門,為中醫診察眼疾與內在病機的重要依據之一。

理論基礎

八廓學說將眼部分為八個區域,分別對應八卦、自然現象及人體機能。艮山廓位於眼之東北方,依據《證治準繩·雜病》記載:「艮位東北,絡通上焦之府,臟配命門。」意指此廓與上焦(心肺所居)及命門(腎陽之根)有密切關聯。命門為先天元氣所寄,與上焦之氣相輔相成,共同調節陰陽氣血,輸布百脈,故《雜病源流犀燭》稱其「會陰廓」,強調其統合陰分、協調氣血的功能。

生理與病理意義

  1. 臟腑經絡關係
    艮山廓通過經絡與上焦及命門相通。上焦主宣發衛氣、敷布水穀精微,而命門之火溫煦全身,兩者共同維持目之濡養與神光(視覺功能)。若命門火衰或上焦氣機壅滯,可能導致目昏、視物模糊或眼瞼澀痛等症。
  2. 臨床表現

    • 虛證:多因命門陽虛,表現為畏光、視力減退、眼胞浮腫或冷淚常流。
    • 實證:常見上焦熱壅,如目赤腫痛、胬肉攀睛,或伴見胸悶咳嗽等上焦症狀。

與其他廓的區別

艮山廓與「坎水廓」(主腎)、「離火廓」(主心)等相互影響,但獨重命門與上焦的互動。例如,坎水廓病變多因腎精虧虛,而艮山廓異常則常反映命門火衰或上焦氣化失司,二者雖皆涉腎系,然病機有別。

典籍佐證

清代《目經大成》進一步闡釋八廓與臟腑關係,指出艮山廓「資命門真火以溫煦」,若此廓氣血失調,可從溫補命門或疏通上焦論治。歷代醫家亦強調,觀察艮山廓血絡形態(如赤脈走向、瘀滯程度),可輔助辨識內在陰陽失衡。

綜言之,艮山廓理論體現中醫「天人相應」與「整體辨證」思想,透過眼部特定區域的變化,窺探命門與上焦的生理病理狀態,為眼科診治提供獨特視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