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隔紙灸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隔紙灸,又稱隔紙艾灸,是一種間接灸的療法。《普濟方》中記載:「治久喘嗽、咯膿血、有痰不愈者,右用白表紙數重摺之,於涼水內浸濕了,然後燃艾炷,仍沾些許雄黃末同燃。或艾炷子安在紙上,用火點著,隨即放在舌頭上正中為妙。下手灸人拿著一個銅匙頭於患人口內上脬(齶),膈(隔)往艾煙,呼吸令患如常。灸畢令患人吃蒸餅一小塊壓下,仍用秫米粥飲之。」
隔紙灸的原理是利用艾灸的熱力和藥物的刺激,通過口腔黏膜吸收,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。隔紙灸具有溫肺化痰、止咳平喘的功效,適用於治療久喘嗽、咯膿血、有痰不愈等症。
隔紙灸的操作方法如下:
- 取一張白表紙,對摺數次,然後在涼水中浸濕。
- 將艾炷點燃,沾上少許雄黃末,放在紙上。
- 將紙放在舌頭上正中,用銅匙隔著紙灸。
- 灸至患者感到熱即可,每次灸5-10分鐘,每日灸1-2次。
- 灸畢,可吃一小塊蒸餅壓下,再用秫米粥飲之。
隔紙灸具有以下注意事項:
- 隔紙灸前要先將口腔清潔乾淨。
- 隔紙灸時要注意火候,避免燙傷。
- 隔紙灸後,可用生薑汁漱口,以緩解口腔的不適。
- 隔紙灸不宜長期使用,以免引起口腔黏膜損傷。
隔紙灸是一種簡便易行的中醫治療方法,具有溫肺化痰、止咳平喘的功效,適用於治療久喘嗽、咯膿血、有痰不愈等症。但隔紙灸也有一些注意事項,患者在使用前應諮詢醫生,以免發生意外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