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隔餅灸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隔餅灸
隔餅灸,又稱藥餅灸,屬中醫間接灸法之一。其法於艾炷與穴位皮膚之間置一藥餅,藉藥餅之藥性與艾灸之溫熱效應,共奏溫經通絡、行氣活血、祛寒除濕之效。藥餅多選辛溫芳香之品製成,如花椒、附子、淡豆豉等,依病症不同而配伍相異。
常用藥餅種類
- 椒餅灸
以花椒研末,與麵粉調和製餅,置於穴位上施灸。花椒性溫味辛,善散寒止痛,適用於寒濕痹痛、脘腹冷痛等症。 - 附餅灸
取附子研末製餅,附子大辛大熱,具回陽救逆、溫腎助陽之效,多用於陽虛陰盛、四肢厥冷之證。 - 豉餅灸
以淡豆豉搗碎成餅,其性味辛涼,能宣鬱解表,適用於外感風邪或鬱熱內結之症。
作用機理
隔餅灸結合藥物與灸法雙重作用:
- 藥餅:依藥性不同,或溫陽散寒,或行氣活血,直接作用於經絡穴位。
- 艾灸:透過溫熱刺激,激發經氣運行,增強藥效滲透,共達調和氣血、平衡陰陽之效。
此法尤適於虛寒證、氣滯血瘀及風濕痹痛等症,臨床可依辨證靈活選用藥餅,以增強療效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