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葛可久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葛可久(1305-1353年),名幹孫,元代著名醫學家,平江路(今江蘇蘇州吳縣)人。出身醫學世家,其父葛應雷為當時名醫。葛可久承襲家學,醫術精湛,尤擅長治療其他醫者束手無策之疑難雜症,因而聲譽卓著,名震大江南北。
葛可久深研劉河間(劉完素)與張從正(張子和)之學說,於虛勞吐血等證治頗有獨到見解。其最著名之著作《十藥神書》,系統記載十首治療虛勞吐血之方劑,集中體現其對癆瘵(肺結核)證治之豐富臨床經驗。該書所載方劑如「十灰散」、「保真湯」等,至今仍為中醫治療肺癆之重要參考。
在學術思想上,葛可久注重辨證施治,強調「補虛不忘祛邪,攻邪不忘扶正」之治療原則。對於癆瘵之治療,主張根據病程深淺、正氣虛實,靈活運用滋陰降火、益氣健脾、清熱解毒等法。其用藥特點在於善用血肉有情之品如鱉甲、阿膠等滋陰填精,配合黃芩、知母等清熱之品,體現「標本兼治」之學術特色。
除《十藥神書》外,葛可久尚撰有《醫學啟蒙》等著作,惜已散佚。其學術成就對後世癆瘵治療學之發展影響深遠,明代醫家龔廷賢、李中梓等均對其學說有所發揮。葛氏所創方劑至今仍見於中醫臨床,足見其學術生命力之持久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