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膈洞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膈洞,病證名。出《靈樞.根結》。膈,指飲食格拒;洞,為洞泄瀉下。參見膈、噎膈、洞泄條。
膈洞,又名膈洞泄,是指飲食停滯,不能下行,在膈上結聚,形成膈洞,而後洞泄瀉下。其病因多由飲食不節,過食生冷,或過食肥甘厚味,或情志不遂,肝氣鬱結,脾失健運,飲食停滯,不能下行,結聚於膈上,形成膈洞,而後洞泄瀉下。
膈洞的臨床表現主要有:飲食停滯,不能下行,胸膈脹滿,噯氣頻作,或有嘔吐,腹脹便溏,或大便不暢,舌苔白膩,脈滑。
膈洞的治療以疏肝理氣,健脾消食為主。可用柴胡疏肝散、香砂六君丸等方藥治療。
膈洞的預防應注意飲食節制,避免過食生冷、肥甘厚味,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志不遂。
膈洞的危害較大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膈肌麻痺,呼吸困難,甚至危及生命。
膈洞的治療方法很多,但最常用的方法是手術治療。手術治療的目的主要是切除膈洞,恢復膈肌的正常功能。手術治療的效果很好,但也存在一定的風險,比如術後可能會出現出血、感染等併發症。
膈洞的預後取決於病情的嚴重程度和治療方法的選擇。如果病情不嚴重,而且選擇了合適的治療方法,患者的預後一般是良好的。如果病情嚴重,而且選擇了不適當的治療方法,患者的預後可能會很差。
膈洞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後果。因此,如果出現了膈洞的症狀,一定要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