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病發於陽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病發於陽主要指肌表或陽經所發生的病證,代表著病變在表層。太陽病是指表層出現的疾病,其特徵包括發熱、惡寒、脈搏較快等。這種病證通常需要解表的治療,常用的中藥有麻黃、桂枝、白朮、生薑和大棗等。如果不正確地治療病發於陽,可能會導致病情惡化,甚至發展為肺炎、肺膿瘍和腦膜炎等嚴重疾病。因此,如果出現病發於陽的症狀,應該及時就醫,以免延誤病情。

以下是《傷寒論》中有關病發於陽的相關論述:

  • “太陽病,發熱惡寒,脈浮,為病在表,當解表。”(《傷寒論》第117條)
  • “太陽病,發熱惡寒,脈浮,自汗出,不惡寒者,為表未解也,必自利也。”(《傷寒論》第118條)
  • “太陽病,發熱惡寒,脈浮,自汗出,身疼痛,不嘔不渴,但頭痛,身重,不欲飲食,大便硬,小便自利者,為表未解,太陽病也。”(《傷寒論》第119條)
  • “太陽病,發熱惡寒,脈浮,自汗出,身疼痛,不嘔不渴,但頭痛,身重,不欲飲食,大便硬,小便自利者,此為表未解,太陽病也。若發汗,則愈;不發汗,則煩躁而渴,發熱不止,此為復病,不可再發汗,但可通過解肌和提升營衛的功能,使其汗出而康復。”(《傷寒論》第120條)

以上是關於病發於陽的相關論述。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