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鬲中熱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鬲中熱
鬲中熱,又稱膈中熱,是指心熱的一種證候。出自《素問·刺熱篇》。《素問識》卷四:「胸中膈上,乃心肺之宮城,主胸中熱者,寫肺熱也,膈中熱者,寫心熱也。不曰心肺,而曰胸中、膈中者,意言熱在氣分,而不乾於藏真也。」
鬲,通膈。膈,胸中隔膜。鬲中熱,即指心熱。心主火,為五臟六腑之主宰,心熱則可導致心神不安、心悸、失眠、多夢、健忘、胸悶、心煩、口渴、舌紅、苔薄、脈數等症狀。
鬲中熱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:
- 情志不遂:情志不遂,可導致肝氣鬱結,肝火上逆,灼傷心陰,從而引起鬲中熱。
- 飲食不節:飲食不節,可導致脾胃受損,運化失常,水濕內停,化生痰濕,痰濕上擾心肺,從而引起鬲中熱。
- 外感六淫:外感六淫,可導致肺熱,肺熱上犯心肺,從而引起鬲中熱。
- 久病體虛:久病體虛,正氣不足,可導致心陰不足,心火上炎,從而引起鬲中熱。
鬲中熱的治療,以清心火、涼膈散熱為主。常用方藥有:
- 瀉心湯:由黃連、黃芩、黃柏、知母、天花粉、生石膏、甘草組成。本方具有清心火、瀉心火、涼膈散熱的作用,適用於心火上炎所致的鬲中熱。
- 清心蓮子飲:由蓮子心、竹葉、竹葉、生甘草組成。本方具有清心火、涼膈散熱的作用,適用於心火上炎所致的鬲中熱。
- 天王補心丹:由人參、黃芪、五味子、茯苓、當歸、白朮、遠志、酸棗仁、柏子仁、天冬、麥冬、生地黃、熟地黃、丹參、赤芍、川芎、白芍、甘草組成。本方具有補心陰、養心血、清心火的作用,適用於心陰不足、心火上炎所致的鬲中熱。
鬲中熱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:
- 保持良好的情緒,避免情志不遂。
- 飲食清淡,避免辛辣、油膩、生冷等刺激性食物。
- 注意休息,避免過度勞累。
- 適當鍛鍊,增強體質。
- 定期體檢,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