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格陽衄血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格陽衄血,又稱陰虛衄血,是由於真陰虧損,陽氣偏亢,陰陽失調所致的衄血。

《景岳全書·雜證謨》中記載:「衄血有格陽證者,以陰虧於下,而陽浮於上,但察其六脈細微,全無熱證,或脈且浮虛豁大,上熱下寒,而血衄不止,皆其證也。」

格陽衄血的臨床表現為:

  1. 出血量多,色鮮紅,不凝固,可持續數天不止。
  2. 面色蒼白,形體消瘦,四肢乏力,心悸氣短,舌質淡,脈細弱。
  3. 尿量減少,大便乾結,或伴有腰膝酸軟、夜尿頻多等症狀。

治療格陽衄血,應以益氣養陰、滋陰降火為主。可用八味地黃湯、鎮陰煎等方。亦可用四物湯加人參、黃芪、麥冬、五味子,或磨沉香下養正丹等方。

需要注意的是,格陽衄血患者平時應注意調理,避免過度勞累,保持心情舒暢,飲食宜清淡,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。如果出血量較大,或伴有其他嚴重症狀,應及時到醫院就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