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胳肘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胳肘

胳肘為中醫對肘關節的別稱,屬上肢重要關節之一,位於上臂與前臂之間,由肱骨下端與尺骨、橈骨上端構成。在中醫理論中,胳肘不僅是肢體活動的樞紐,更與經絡氣血運行密切相關,其功能狀態直接影響上肢的靈活度與氣血通暢。

經絡循行與胳肘

胳肘為多條經脈所過之處,主要包括:

  1. 手太陰肺經:循行於肘窩外側(尺澤穴),與呼吸系統及氣機宣降相關。
  2. 手陽明大腸經:經肘外側(曲池穴),主司腸腑功能及頭面氣血輸布。
  3. 手少陰心經:通過肘內側(少海穴),影響心神與血脈運行。
  4. 手太陽小腸經:行經肘後(小海穴),與水分代謝及肩背活動相連。

經絡氣血於此處交會,若外邪侵襲或局部勞損,易導致氣滯血瘀,引發疼痛或活動受限。

中醫對胳肘的生理與病理認識

  1. 生理功能

    • 主司屈伸旋轉,協調上肢抓握、提舉等動作。
    • 為「筋之府」之一,肝主筋,故肝血充盈則胳肘活動靈活。
  2. 常見病理表現

    • 痹證:風寒濕邪客於經絡,導致肘部酸痛、重著,如「肘勞」(類似現代醫學的網球肘)。
    • 筋傷:過度使用或外傷致局部筋脈受損,氣血瘀阻,腫脹難伸。
    • 經絡瘀滯:氣血運行不暢,可沿相應經脈放射至前臂或肩胛。

中醫治療相關原則

針對胳肘病證,中醫多以疏通經絡、調和氣血為法,如針刺曲池、手三里等穴,或配合艾灸溫通;外用活血化瘀藥膏(如七釐散),內服方劑則依證型選用桂枝湯、芍藥甘草湯等加減。

此部位亦為推拿重點,透過揉按、拔伸等手法鬆解筋結,恢復關節活動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