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胳肢窩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胳肢窩
胳肢窩,又稱腋窩,位於肩關節下方、脅部上方之凹陷處,為人體重要部位之一。中醫古籍《傷科補要》記載:「腋者,肩之下脅之上際,俗名肐(胳)肢窩。」此處不僅為手三陰經(手太陰肺經、手厥陰心包經、手少陰心經)與手少陽三焦經循行所過,亦與足少陽膽經相鄰,故其氣血運行與經絡調節密切相關。
從中醫解剖學而言,胳肢窩內含豐富的筋肉、脈絡及淋巴組織,為氣血輸布之樞紐。此處若受外傷或氣滯不暢,易導致局部腫痛、經絡阻滯,甚而影響上肢功能。臨床上,腋窩區域的異常表現(如汗出異常、腫塊或壓痛)常反映內在臟腑失衡,尤以心、肺、三焦系統為要。
此外,腋窩亦為常用穴位所在,如極泉穴(屬手少陰心經),位於腋窩頂點,動脈搏動處,主治心痛、胸悶、上肢痹痛等症。針灸或按摩此穴,可調節心氣、疏通經絡。另與淵腋穴(足少陽膽經)相鄰,涉及脅肋氣機之疏泄。
在診斷上,中醫亦觀察腋窩之狀態以辨證。例如,腋下多汗(「腋汗」)多與濕熱內蘊或心氣不足相關;若見腫核結塊,則需考量痰瘀凝滯或肝鬱化火之病機。綜觀之,胳肢窩雖為體表一隅,然其與經絡臟腑相連,於生理病理皆具重要意義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