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戈頌平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戈頌平醫學生平與學術貢獻
生平簡介
戈頌平(生卒年不詳),字直哉,清末著名醫家,江蘇海陵(今泰州)人。早年習文,後轉攻醫學,潛心研讀歷代醫籍,尤精於張仲景《傷寒論》與《金匱要略》之學。其治學嚴謹,主張臨證當以祛邪為先,善用峻烈之劑,以防邪氣久羈傷正,形成鮮明的學術特色。
學術思想與臨床特色
1. 祛邪為先,峻藥攻逐
戈氏深研《傷寒論》,認為外邪入侵人體,若不及時祛除,易致正氣耗損,故主張「邪去則正安」。臨證時,對於實證、急症,常選用藥性峻猛之方,如麻黃湯、大承氣湯等,以速祛病邪,避免病情纏綿。此觀點與清代溫病學派「輕清透解」之風形成對比,體現其對仲景「急下存陰」思想的繼承與發揮。
2. 重視《傷寒》《金匱》經義
戈氏認為仲景之學為醫家根本,故畢生致力於《傷寒論》與《金匱要略》的註解與闡發。其著作多以「指歸」為名,意在指引學者回歸經典本義,避免後世注釋雜說混淆經旨。
3. 本草研究與臨床應用
在《神農本草指歸》中,戈氏結合自身臨床經驗,重新詮釋《神農本草經》藥物功效,強調藥性與證候的精准對應。例如,對附子、大黃等峻藥的應用,注重辨明寒熱虛實,以發揮其「斬關奪將」之效,而無傷正之弊。
主要著作
- 《仲景傷寒指歸》(又名《傷寒指歸》)
本書系統註解《傷寒論》,側重六經辨證與方藥運用,尤其對太陽病表實證、陽明腑實證的論治有獨到見解,強調「邪在表當汗,在裏當下」的治療原則。 - 《金匱指歸》(或稱《傷寒雜病論金匱指歸》)
專注於《金匱要略》的註釋,對雜病辨治條分縷析,如對痰飲、水氣、瘀血等病機的論述,結合臨床驗案,體現其「病—證—方—藥」一體化的診療思路。 - 《黃帝素問指歸》
以《黃帝內經·素問》為基礎,闡發陰陽五行、臟腑經絡理論,並結合傷寒學說,探討外感與內傷疾病的關聯性。 - 《神農本草指歸》
重新歸類《本經》藥物,按六經病證分類藥性,如太陽病多用麻黃、桂枝,陽明病多用石膏、知母,體現其「以經統藥」的學術特色。
學術影響
戈頌平的學說在清末醫林中獨樹一幟,其「祛邪務盡」的觀點對後世治療外感熱病及急症提供了重要參考。雖其著作流傳不廣,但對仲景學說的嚴謹闡釋,仍為中醫經典研究的重要文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