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鬲癇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鬲癇,病名。癇病發則目反,四肢不舉之證。出《備急千金要方》卷五。參見癇條。
鬲癇,又稱鬲癇,是一種以四肢抽搐、目反為主要症狀的疾病。其發病原因尚不清楚,但可能與遺傳、環境因素、精神因素等有關。臨床上,鬲癇的治療以中醫藥為主,常用方劑有羚羊角鉤藤湯、天麻鉤藤飲等。此外,患者還應注意休息、避免情緒激動,以免加重病情。
鬲癇的症狀主要有以下幾點:
- 四肢抽搐:患者的四肢會不自主地抽動,程度輕重不一,嚴重者甚至會出現全身抽搐。
- 目反:患者的眼睛會向上翻白,看起來像是翻白眼。
- 意識障礙:患者可能會出現意識不清、嗜睡、昏迷等症狀。
- 其他症狀:患者還可能出現頭痛、嘔吐、腹痛、腹瀉等症狀。
鬲癇的治療以中醫藥為主。常用的方劑有羚羊角鉤藤湯、天麻鉤藤飲等。此外,患者還應注意休息、避免情緒激動,以免加重病情。
羚羊角鉤藤湯由羚羊角、鉤藤、天麻、白礬、黃連、黃芩、梔子、鬱金、川芎、白芷、甘草等組成。具有清熱解毒、平肝熄風、止痙的功效。主治癇病、癲癇、小兒驚風等症。
天麻鉤藤飲由天麻、鉤藤、白礬、黃連、黃芩、梔子、鬱金、川芎、白芷、甘草等組成。具有平肝熄風、止痙的功效。主治癇病、癲癇、小兒驚風等症。
鬲癇的預後一般良好。但如果患者沒有及時治療,病情可能會加重,甚至危及生命。因此,患者應提高警惕,一旦出現相關症狀,應立即就醫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