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病大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病大
「病大」為中醫專有名詞,意指病情嚴重、病勢深重之狀態。《靈樞·官針》有云:「病大針小,氣不泄瀉,亦復為敗。」此段經文強調,若病情深重卻選用過於輕淺的針刺手法,則無法有效疏泄病邪之氣,反致治療失敗,凸顯中醫「辨證施治」中「量病用術」之核心思想。
中醫理論對「病大」之闡釋
- 病機與邪正盛衰
「病大」反映邪氣熾盛或正氣大虛之病理狀態。若外感六淫(如風寒暑濕燥火)內侵,或內傷七情(喜怒憂思悲恐驚)過極,皆可導致氣血逆亂、臟腑功能失調,形成「病大」之勢。此時病邪深入,或蘊結於經絡,或內陷於臟腑,如《傷寒論》所述之「三陰病」,即屬病勢深重之例。 - 治療原則與針藥運用
針對「病大」,中醫強調「治主以猛,治客以緩」。如:- 針刺:需選用粗針(如九針中的「大針」)或深刺手法,以通瀉壅滯之氣。
- 方藥:若為實證,可投以峻下、攻逐之劑(如大承氣湯瀉陽明腑實);若屬虛證,則需大補元氣(如獨參湯救脫)。
-
與「病小」之辨別
《內經》提出「病小針大,氣瀉太甚」與「病大針小」皆為謬誤,說明治療須與病情相應。「病小」指輕淺之疾,如表證初起,僅需輕刺或微汗解表;反之,「病大」則需重劑或強效外治,方能撼動病根。
古籍相關論述
- 《黃帝內經》多次提及「病大」與治療工具的對應關係,如《靈樞·九針十二原》強調「針各有所宜,各不同形」,即因病施器。
- 《難經·七十八難》亦云:「針有分寸,其形有異……病大而針小,是謂弗克。」進一步闡明針具選擇需匹配病勢。
「病大」一詞,不僅體現中醫對疾病層次的精微觀察,更凸顯其治療體系中「因勢利導」的動態思維,為臨床辨證之重要指標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