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膏粱之疾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膏粱之疾是一種由長期飲食肥甘厚味的食物引起的疾病。

在《素問.通評虛實論》中有這樣的描述:「消癉、僕擊、偏枯、痿、厥、氣滿發逆等症狀,都屬於膏粱之疾。」

膏粱之疾的病因是長期飲食肥甘厚味的食物,導致脾胃功能失調,無法正常消化食物中的營養,進而導致氣血不足,臟腑失養的情況。這種疾病會出現消癉、僕擊、偏枯、痿、厥、氣滿發逆等症狀。

膏粱之疾的臨床表現主要有:

  1. 消癉:指消瘦、腹脹、噯氣、食慾不振等症狀。
  2. 僕擊:指胸脅脹滿、疼痛,呼吸困難等症狀。
  3. 偏枯:指一側肢體麻木、無力,甚至癱瘓等症狀。
  4. 痿:指肌肉萎縮、無力,甚至癱瘓等症狀。
  5. 厥:指四肢冰冷、發涼,甚至昏厥等症狀。
  6. 氣滿發逆:指胸脅脹滿、噯氣、呃逆等症狀。

對於膏粱之疾的治療方法,主要是要健脾益氣,同時化痰散結。可以使用參苓白朮散、香砂六君子丸等方藥來治療。

而膏粱之疾的預防方法主要包括:

  1. 飲食宜清淡,少吃肥甘厚味的食物。
  2. 適當運動,增強體質。
  3. 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,避免情緒波動。

膏粱之疾是一種常見的疾病,如果不加以及時的預防和治療,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後果。因此,大家應該重視膏粱之疾的預防和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