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膏肓病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膏肓病考釋

膏肓病之源流

膏肓病之名,首見於《左傳·成公十年》,其文載:「疾不可為也,在肓之上,膏之下,攻之不可,達之不及,藥不至焉。」此段文字揭示膏肓病之特徵為病位深隱,藥力難及,屬危重難治之證。中醫理論中,「膏肓」原指人體特定部位,《黃帝內經》云:「肓之原在臍下」,而「膏」則位於心下膈上,二者合稱膏肓,為人體重要部位,藥力難達之處。

病機與證候特點

歷代醫家對膏肓病之認識不盡相同,然多認為其病機特點如下:

  1. 病位深伏:病邪潛藏於膏肓之間,非一般藥力可及,故治療困難。《醫宗金鑒》謂:「膏肓之疾,非針藥所能速效。」
  2. 虛損為本:多與五勞七傷相關,尤以脾肺虛損為要。《扁鵲心書》指出此病多因「七情六欲,形寒飲冷,損傷脾氣」所致。
  3. 蟲積為患:沈金鰲《雜病源流犀燭》特別強調:「肺勞熱,生蟲如蠶,欬逆氣喘,謂之膏肓病。」認為肺勞生蟲為其重要病機。

臨床表現常見:

  • 久咳不止,胸膈痞悶
  • 形體消瘦,面色晦暗
  • 惡寒發熱,時作時止
  • 氣逆喘促,痰中帶血

歷代醫家論述

《扁鵲心書》之見解

竇材在《扁鵲心書》中將膏肓病與「冷勞」並論,認為其病因在於:

  • 情志失調
  • 形寒飲冷
  • 脾氣損傷

其治療主張用:

  • 全真丹:溫補脾腎,扶正祛邪
  • 金液丹:溫陽散寒,通達經絡

沈金鰲之觀點

沈金鰲在《雜病源流犀燭》中提出膏肓病與肺勞密切相關,特點出「肺勞生蟲」之病機,認為蟲積肺絡導致:

  • 咳嗽氣逆
  • 胸膈不利
  • 氣喘痰壅

此說與現代醫學之肺結核症狀頗為相似,顯示古代醫家對深部感染性疾病已有相當認識。

辨證分型

綜合歷代醫籍,膏肓病大致可分為以下證型:

  1. 脾虛冷勞型

    • 主證:咳嗽胸悶,惡寒發熱,食少便溏
    • 病機:脾陽不振,寒濕內停
    • 治法:溫脾散寒,補中益氣
  2. 肺熱蟲積型

    • 主證:咳逆氣喘,痰中帶血,午後潮熱
    • 病機:肺陰虧虛,熱毒生蟲
    • 治法:清肺殺蟲,滋陰降火
  3. 陰陽兩虛型

    • 主證:形體羸瘦,咳嗽無力,自汗盜汗
    • 病機:陰陽俱損,正氣衰微
    • 治法:陰陽雙補,固本培元

治療方法

內治法

  1. 溫補法

    • 代表方劑:全真丹、金液丹
    • 適用於脾腎陽虛證
  2. 清熱殺蟲法

    • 代表方劑:百部膏、獺肝丸
    • 適用於肺熱蟲積證
  3. 滋陰降火法

    • 代表方劑:秦艽鱉甲散、清骨散
    • 適用於陰虛火旺證

外治法

  1. 膏肓灸法

    • 取穴:膏肓俞(第四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)
    • 方法:艾炷灸或隔姜灸
    • 功效:扶正祛邪,通達經絡
  2. 敷貼療法

    • 常用藥物:白芥子、甘遂、細辛
    • 敷貼部位:背部肺俞、膏肓俞
    • 作用:溫肺化痰,通絡散結

與相關病證之鑑別

  1. 與勞嗽之異同

    • 相同點:均有久咳、虛損表現
    • 不同點:膏肓病病位更深,病情更重,多有蟲積之候
  2. 與肺痿之區別

    • 肺痿以咳吐濁唾涎沫為主
    • 膏肓病則以胸膈痞悶、蟲積為特徵
  3. 與虛勞之關係

    • 膏肓病可視為虛勞之特殊類型
    • 但專指病位在膏肓之危重證候

現代意義之探討

從現代醫學角度審視,膏肓病可能包含以下疾病:

  • 肺結核
  • 深部膿瘍
  • 某些惡性腫瘤
  • 慢性消耗性疾病晚期

中醫對膏肓病之認識,體現了傳統醫學對深部、難治性疾病的獨特見解,其治療思路強調扶正祛邪、標本兼治,對現代臨床仍有啟發意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