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高文晉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高文晉
高文晉,字梅溪,清代著名醫家,華亭(今上海市松江)人。其畢生致力於中醫外科學之研究與實踐,歷經四十餘載,足跡遍及六七省,訪名師、探古訓,積累豐富臨床經驗與學術心得。所著醫書涵蓋外科理論與實務,尤以《外科金針》、《花蜜若圖說》等十餘種著作聞名,後更將《花蜜若圖說》與《竇氏外科全書》合編,擇其精要,輯成《外科圖說》四卷,系統整理外科診療技術,影響後世深遠。
學術貢獻與著作特色
- 《外科圖說》
此書為高氏代表作,內容詳述癰疽、瘡瘍等外科病症之辨證與治法,並附圖解說明。書中不僅收錄內服方藥,更強調外治法與手術技巧,如刀針運用、腐肉剔除、瘡口引流等,反映清代外科學的技術水平。其特色在於結合圖示與文字,使操作步驟直觀易懂,便於臨床應用。 - 製藥與外治技術
高氏重視藥物炮製與外用製劑,書中記載多種膏、丹、丸、散的調配方法,如「生肌散」、「紅昇丹」等,詳述其適應症與製備工藝。此外,他亦提倡根據瘡瘍病程(初起、成膿、潰後)分期治療,體現中醫「辨證施治」原則。 - 融合各家之長
高文晉博採眾家,尤其吸收竇漢卿(《竇氏外科全書》作者)之學說,結合自身經驗加以創新。例如,對「疔瘡走黃」(相當於現代敗血症)的處置,強調早期清熱解毒與切開排毒並重,顯示其對急重症的處理見解。
中醫外科學背景
清代外科學受金元四大家影響,逐步脫離「重內輕外」傳統,形成獨立體系。高氏所處時代,外科醫家多兼通內科,故其著作亦涵蓋內服方與外治法的協同運用,如以「托裡透膿湯」輔助瘡瘍潰破,體現「內外兼治」思想。
高文晉之學術成就,不僅保存明清外科經驗,更為後世提供實用技術範本,至今於中醫外科文獻中仍具參考價值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