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高高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中醫名詞「高高」釋義
「高高」一詞出自《靈樞·行針》,原文載:「重陽之氣,熇熇高高。」此處以「高高」形容人體陽氣旺盛、氣勢充盈之態。明代醫家馬蒔(號元臺)註解為「高高而無卑屈之心」,意指陽氣升發之際,人體精神振奮、氣機昂揚,不顯卑下萎靡之狀。
中醫理論基礎
- 與「重陽之氣」的關聯
「高高」現象與《內經》「重陽」概念密切相關。重陽之體質者,陽氣偏盛,氣血上衝,易見性情剛烈、聲高氣粗等特徵。《行針》篇強調此類體質對針刺的反應較為劇烈,正所謂「熇熇高高」,形容其陽熱之氣如火焰升騰,外顯為精神亢奮、姿態挺拔之象。 - 氣機升降的體現
中醫認為「清陽出上竅」,陽氣主升發。當人體陽氣充盛且運行通暢時,清陽之氣上達頭面,表現為目光炯炯、言語清晰、體態端正,此即「高高」的外在徵象。反之,若陽氣虛陷或鬱滯,則可能出現精神倦怠、垂首彎腰等「卑屈」之態。 - 形神關係的詮釋
《內經》主張「形神合一」,「高高」不僅描述生理狀態,亦反映心理特質。陽氣充足者,多具自信果決之性,行事磊落不拘,與馬元臺所言「無卑屈之心」相呼應,體現中醫身心統一的整體觀。
臨床辨證參考
「高高」可作為辨識陽盛體質的輔助指標。此類體質者常見脈象洪大、舌質偏紅、畏熱喜涼等陽熱症狀。然需注意,若陽氣過亢而化火,可能轉為煩躁易怒、面赤頭痛等病理表現,此時雖外顯「高高」之態,實已偏離平和狀態,當以清熱瀉火為治則。
與其他典籍的互參
《素問·生氣通天論》言:「陽氣者,精則養神,柔則養筋。」進一步闡明陽氣兼具溫煦與濡養之功。健康的「高高」之態,應是陽氣充沛而調和,方能外顯昂揚而不失柔韌,此亦與「陰平陽秘」的終極養生目標相契合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