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高奉先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高奉先(清代醫家)
高奉先,字思則,河南洛陽人,清代著名醫家。早年習儒,後因自身病痛轉而潛心醫道,精研《內經》、《傷寒論》等經典,融會歷代醫家之長,臨證施治屢見奇效。其醫術以辨證精準、用藥靈活著稱,尤擅長內科雜病及疑難癥候的調治。
高氏行醫之餘,勤於著述,將臨床心得系統整理,匯編成《醫宗釋疑》十二卷(刊於1895年)。此書以「釋疑」為綱,內容涵蓋醫理探微、證治辨析及方藥運用,特色如下:
- 醫理闡發
書中援引《黃帝內經》陰陽五行學說,結合臟腑氣化理論,深入剖析病因病機。例如,針對「虛火」與「實火」之辨,高氏強調「虛火宜滋,實火宜瀉」,並以六味地黃丸與黃連解毒湯為例,闡明辨證用藥之關鍵。 - 證治分疏
對常見病證如中風、痰飲、痢疾等,高氏提出獨到見解。如論中風時,區分「真中風」與「類中風」,指出類中風多因「內傷積損」,治當平肝息風、滋陰潛陽,體現其重視「標本兼治」的學術思想。 - 方藥活用
書中收錄諸多自擬驗方,並對古方加減化裁。高氏推崇李東垣「脾胃論」,於補中益氣湯基礎上,結合時令與體質調整藥量,展現「因時制宜」的臨證智慧。
高奉先之學術貢獻,在於融合理論與實踐,其著作《醫宗釋疑》不僅為清代中醫文獻之重要遺產,更對後世醫家辨治疑難雜病具有啟發意義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