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高耳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高耳之中醫釋義與內涵探微
「高耳」一詞首見於《靈樞·本臟》,其載:「高耳者,腎高。」意指耳廓位置較常人偏上之生理特徵。此說體現中醫「司外揣內」之診法思想,透過體表形態推測臟腑狀態,尤以腎臟為要。以下從經絡臟象、臨床意義等層次析論之。
一、經絡臟象理論基礎
- 腎開竅於耳
中醫認為「腎主藏精,其華在髮,開竅於耳」(《素問·陰陽應象大論》)。耳為腎之外候,腎精充盈則耳廓豐潤、聽力敏銳;腎氣虛衰則耳輪枯槁、聽覺減退。故耳之形態、位置變化,可反映腎之功能盛衰。 - 經脈絡屬關係
手足少陽經脈皆行於耳周:手少陽三焦經「從耳後入耳中,出走耳前」,足少陽膽經「下耳後,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」。腎雖不直接絡耳,然透過「少陰與太陽相表裡」之關係,與膀胱經相連,而膀胱經分支「從巔至耳上角」,形成間接聯繫。
二、「高耳」之生理病理詮釋
- 先天稟賦與臟腑定位
《靈樞》以耳位高低論腎之解剖位置:「腎高則耳高,腎下則耳低」。此說源自「腎主骨生髓」理論,蓋胚胎發育時,腎與耳同源於外胚層,腎位偏高者,耳廓相應上移,屬個體差異,未必主病。 - 病機推演
若後天出現耳位異常上移,或需考量:- 腎氣亢盛:耳居高位或伴耳廓紅赤,多因相火妄動,腎陰不足而虛陽上浮。
- 經氣逆亂:少陽經氣上逆,可致耳周肌肉拘急,牽引耳廓上提,常見於少陽鬱熱證。
三、歷代醫家之延伸發揮
-
《類經》注釋
張景岳釋:「腎位本在脊骨十四椎旁,若先天腎系偏高,則耳廓亦隨之而高。」強調形質與功能之對應。 - 耳診應用
後世耳診學派發展中,以耳廓分區對應全身臟器。耳尖部屬「上焦」,若耳位整體偏高,可提示上焦氣機升發過度,或心肺陽氣偏旺。
四、相關概念辨析
- 「耳反」與「高耳」之別
《靈樞·本臟》另載「耳反者,腎偏傾」,指耳廓外翻或位置不對稱,主腎氣不衡;而「高耳」專論耳之垂直向位,二者不宜混淆。
綜上所述,「高耳」作為中醫體質診察之細微徵象,須結合四診合參,方得確詮。其理論根源於臟象學說與經絡循行,體現中醫「以表知裡」之獨特視角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