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高鬥魁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高鬥魁(1623-1670年),明末清初醫家。字旦中,號鼓峰。四明(今浙江鄞縣)人。治宗張介賓,言脈辨證,處方用藥有獨到之處,強調脈、症、時三者互參。提出中風有真中、類中之分,並有效果良好的一套治法。此外,提出治痢「當調氣不當破氣,當和血不當利血」,並創用澤瀉湯加減以治痢,甚為後學所推崇。撰有《醫家心法》、《四明心法》、《四明醫案》均刊於1725年。

高鬥魁,字旦中,號鼓峰,明末清初醫家。四明(今浙江鄞縣)人。高氏自幼聰慧好學,博覽群書,尤精醫學。他治宗張介賓,言脈辨證,處方用藥有獨到之處,強調脈、症、時三者互參。提出中風有真中、類中之分,並有效果良好的一套治法。此外,提出治痢「當調氣不當破氣,當和血不當利血」,並創用澤瀉湯加減以治痢,甚為後學所推崇。

高鬥魁一生著述甚豐,有《醫家心法》、《四明心法》、《四明醫案》等傳世。其中《醫家心法》是一部論述中醫學理論和臨床經驗的專著,內容豐富,論述精闢,對後世影響深遠。

高鬥魁是明末清初著名的醫學家,他對中醫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。他的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,對後世醫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。

高鬥魁的學術思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:

  1. 強調脈、症、時三者互參。高鬥魁認為,在診斷疾病時,必須全面分析脈象、症狀和發病時間,才能做出正確的診斷。
  2. 提出中風有真中、類中之分。高鬥魁認為,中風分為真中和類中兩種。真中是指由於腦部實質性病變引起的中風,類中是指由於腦部虛弱引起的中風。
  3. 提出治痢「當調氣不當破氣,當和血不當利血」。高鬥魁認為,治療痢疾時,應該以調理氣血為主,不宜過度破氣或利血。
  4. 創用澤瀉湯加減以治痢。高鬥魁創用澤瀉湯加減以治療痢疾,取得了良好的療效。

高鬥魁的臨床經驗非常豐富,他對多種疾病的治療都有獨到的見解。例如,他認為治療中風時,應該根據患者的病情,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法。如果患者是真中,應該使用活血化瘀、通絡止痛的藥物;如果患者是類中,應該使用補益氣血、健脾益腎的藥物。

高鬥魁的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,對後世醫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。他是明末清初著名的醫學家,也是中醫學的傑出代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