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肛裂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肛裂指的是肛管的皮膚破裂,久不癒合,形成裂口,伴有疼痛和流血的症狀。裂口較常見於肛管口的正中前方,較少出現在兩側,女性和青壯年居多。《瘡瘍經驗方全書》等古代醫書將該病歸類爲痔的一種,稱爲"鉤腸痔"、"裂口痔"等,後世也稱之爲"肛裂"。如果肛裂久不能癒合,可能在肛緣形成"哨兵痔",這是一種繼發症狀,與痔的性質不同。此外,還有一種稱爲肛門皸裂瘡的疾病,發生在肛門皮緣,疼痛不甚,流血不多,通常可以自愈,需要加以區分。

常見症狀包括:

  1. 燥火便祕肛裂:大便乾結堅硬,排便時肛門劇痛,排便後稍有緩解,但隨後持續數小時甚至整日有疼痛,糞便中伴有鮮血,常因疼痛而坐臥不安,心煩意亂,口苦咽乾,不敢進食,舌苔黃燥,脈數。

  2. 溼熱蘊結肛裂:排便時腹痛劇烈,伴有鮮血滴下,大便困難,肛門下垂腫脹,時有黏液性便,嚴重者裂口內有少量膿汁,伴發熱惡寒,食慾不振,舌苔厚膩。

  3. 血虛腸燥肛裂:排便時有疼痛,伴有流血,大便乾結,不易排出,口舌乾燥,心煩失眠,午後潮熱,舌紅少苔,脈細數。

鑑別分析如下:

  1. 燥火便祕肛裂:多由感受到風火燥熱之邪氣,或嗜食辛甘厚味的食物,導致燥火結於胃腸,灼津傷液,大便乾結難以排出,強力用力會損傷肛門,形成肛裂。裂口由於便祕反覆加深,久不癒合,伴有劇烈疼痛和鮮血滴落爲其特點。治療應以瀉火清熟,潤腸通便爲主,可使用梔子金花丸。外用祛毒湯坐浴,敷生肌玉紅膏。

  2. 溼熱蘊結肛裂:多由感受潮溼炎熱,飲酒肥甘等原因,導致溼熱蘊結於胃腸,下注於肛門而形成。出現肛門下垂痛、流血,裂口有少量膿汁,肛緣常有潮溼感,不時瘙癢爲特點。治療應以清化溼熱,潤腸通便爲主。可使用內疏黃連湯,外用祛毒湯坐浴,敷生肌玉紅膏或四黃膏。

  3. 溼熱蘊結肛裂與燥火便祕肛裂:兩者均有熱迫肛門之感。然而,溼熱蘊結肛裂是溼熱下注的結果,因此排便時帶有粘液,肛門下垂;而燥火便祕肛裂則是火熱內結的結果,糞便乾結而硬,出現鮮血滴落和劇烈疼痛。

  4. 血虛腸燥肛裂:多由老年人陰虛,產後出血少,或因憤怒傷肝,氣鬱化火,血虛生燥,導致津涸腸枯,肛門皮膚失去滋養,便祕乾結擦破肛管而形成。症狀表現爲排便時疼痛,出血量較多,大便乾結,形狀像羊糞,同時伴有口舌乾燥,心煩失眠爲特點。治療應以涼血養血,潤燥通便爲主,可使用麻仁丸,濟仁丸,濟川煎等。外敷生肌玉紅膏。

  5. 血虛腸燥肛裂與燥火便祕肛裂:兩者都是因爲大便乾燥祕結所致。然而,血虛腸燥肛裂是因津血不足,腸道乾燥失去滋潤的情況下出現,多見於老年人或產後,屬虛證。而燥火便祕肛裂則是因實熱乾燥,大便塊狀硬結的情況下出現,多見於陽盛體質,屬實證。需要進行辨證施治。

總結來說,肛裂這個疾病往往與乾燥祕結有關,臨床上要根據虛實辨別來進行治療,不能一概而論爲實證論治。如果在初期階段能夠保持大便通暢,每日燻洗坐浴,外用生肌玉紅膏等,通常可以及時治癒。但如果反覆發作,久不癒合,形成慢性創面或繼發皮下肛裂及哨兵痔,就需要考慮手術治療。

【文獻引用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