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剛柔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剛柔
剛柔是中醫學的基本概念,指事物的剛強與柔弱。陽性剛,陰性柔,故剛柔可代指陰陽。
《素問·陰陽應象大論》:「審其陰陽,以別柔剛。」張景岳註:「形證有柔剛,脈色有柔剛,氣味尤有柔剛,柔者屬陰,剛者屬陽,知柔剛之化者,知陰陽之妙用矣。」
《難經·十難》:「五臟各有剛柔邪。」《靈樞·本神》:「節陰陽而調剛柔。」
剛柔二乾
剛柔二乾,即剛乾、柔乾。《素問遺篇·刺法論》:「假令甲子,剛柔失守,剛未正,柔孤而有虧。」張景岳註:「十乾五運,分屬陰陽。陽乾氣剛,甲、丙、戊、庚、壬也;陰干氣柔,乙、丁、己、辛、癸也,故曰剛柔二乾。」
剛柔二乾是指陰陽二氣在五行中的不同表現。陽氣剛強,故陽乾氣剛;陰氣柔弱,故陰干氣柔。
剛柔二乾在人體的表現為:陽氣充足,則人體強壯有力;陰氣充足,則人體柔弱細膩。
剛柔二乾在疾病的表現為:陽氣過盛,則人體出現熱象;陰氣過盛,則人體出現寒象。
剛柔二乾在治療上的應用為:陽氣不足,則可用補陽的方法治療;陰氣不足,則可用補陰的方法治療。
剛柔二乾是陰陽二氣在五行中的不同表現,在人體的表現為陽氣充足則人體強壯有力,陰氣充足則人體柔弱細膩。在疾病的表現為陽氣過盛則人體出現熱象,陰氣過盛則人體出現寒象。在治療上的應用為陽氣不足可用補陽的方法治療,陰氣不足可用補陰的方法治療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