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剛風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剛風
剛風為中醫「八風」之一,指從西方而來的風邪,其性剛烈燥勁,屬《靈樞·九宮八風》所載外感病邪之一。此風與五行中之「金」相應,西方主燥金之氣,故剛風致病多顯燥象,易傷人體表與肺系。
剛風的特性與致病特點
- 性質屬燥:
剛風攜西方燥金之氣,其性乾燥,易耗傷津液。中醫認為「燥勝則乾」,故受此風邪侵襲者,常見皮膚乾裂、口鼻乾燥、咽癢咳嗽等津液不足之症。 - 內外相應:
《靈樞》指出,剛風「內舍於肺,外在於皮膚」。肺主皮毛,司呼吸,燥邪由表入裡,先犯肌腠,繼而內侵肺臟,導致肺失宣降,出現咳喘、胸悶等症;外則見皮膚緊繃、脫屑,甚或搔癢。 - 與季節相關:
西方對應秋季,故剛風致病多見於秋令。秋季燥氣當令,若人體正氣不足,易內外合邪,加重燥傷肺衛之病機。
剛風所致病證
- 表證:惡風發熱、頭痛無汗、皮膚乾燥皸裂。
- 肺系症狀:乾咳少痰、痰黏難咯、聲音嘶啞,甚則氣逆而喘。
- 兼夾證候:若與其他邪氣相合(如寒、熱),可呈現寒燥或溫燥之變,如寒燥者咳痰清稀,溫燥者痰黃黏稠。
中醫理論延伸
剛風之說,體現中醫「天人相應」與「六淫致病」的整體觀。風為百病之長,燥為次,二者相合,更顯其致病之速與深。臨床辨治時,需結合患者體質與時令,如陰虛者受剛風易化熱,陽虛者則易從寒化,治法亦當隨證調整。
此理論不僅用於外感病,亦與內傷雜病相關,如久咳、皮膚病等,若辨證屬燥風為患,可參酌潤燥祛風之法,如選用桑杏湯、清燥救肺湯等方劑加減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