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高應麟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高應麟(生卒年不詳),字瑞和,清代醫家,寶山(今屬上海市)人。自幼潛心岐黃之術,精研《黃帝內經》《傷寒雜病論》等醫典,尤擅針灸與方脈之學,臨證善治沉痾頑疾,每起奇效,時人譽為「神針」。
高氏家藏醫書甚豐,多宋元善本及名家註疏,其治學嚴謹,常以朱墨批校,於《靈樞》《甲乙經》等針灸經典尤多闡發。所著《醫學針度》一書,融匯《內經》針法理論與臨證心得,強調「察氣至而動針,循經絡以調衡」,書中詳述五運六氣與子午流注之配合應用,並載獨門透刺技法,如「飛經走氣四法」與「通關交經訣」,對後世針灸流派影響深遠。
其子高含清(字士華),承襲家學,深得《醫學針度》精髓,臨證重脈象與經氣盛衰之辨,擅用「導氣同精法」調治虛勞諸症,著有《針度餘論》補益父說。高氏父子皆主張「針藥並施」,認為「針以導氣,藥以和陰陽」,此說體現清代醫家對《內經》「調氣為上」治療思想的發展。
按中醫理論體系觀之,高應麟之學術特色在於:其一,將《難經》「補母瀉子」法與十二經別理論相結合,創「經別通調法」治六腑奇病;其二,重視五腧穴與原穴之協同運用,認為「原穴為經氣之本,五腧為經氣之流」,此說深化了腧穴特異性理論。其醫案中多見以「巨刺」「繆刺」調治營衛失和之證,反映清代針灸學對《內經》「守形」「守神」辨治層次的繼承與拓展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