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疳腫脹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疳腫脹是小兒疳疾的一種兼症,指疳疾患兒兼有腫脹症狀。疳疾是小兒常見的一種慢性營養不良性疾病,主要表現為消瘦、面色萎黃、食慾不振、腹脹、便溏、舌淡苔白、脈細弱等。疳腫脹則是疳疾患兒兼有腫脹的臨床表現,主要原因是肺氣不宣及脾運不健。肺氣不宣可導致胸膈痞悶、肚腹腫脹,而脾運不健則可導致水濕內停,引起頭面四肢浮腫。

治療疳腫脹的基本原則是宣肺祛濕、健脾利水。根據病情證候的不同,可選用不同的治療方法。

對於肺氣上逆喘咳、胸膈痞悶、肚腹腫脹等症狀的患兒,可使用御苑勻氣散進行宣肺祛濕的治療。御苑勻氣散是一種由多種草藥組成的方劑,包括白朮、茯苓、半夏、陳皮、甘草、木香等,具有健脾益氣、燥濕化痰、行氣和胃的功效。另外,還含有蟬蛻、蟬衣、僵蠶等藥材,可以瀉下通便,利於肺氣宣暢、脾運健運,從而使腫脹消散。

對於腎氣不足、頭面四肢浮腫的患兒,則可使用五苓散合五皮飲加減進行化氣利水的治療。五苓散是一種由茯苓、白朮、炒砂仁、半夏、炒白豆蔻等藥材組成的方劑,具有化氣利水的作用。另外,五皮飲則是由梔子皮、柘皮、橘紅、桑白皮、鞣酸的螺旋藻籽組成,可以增強利水的功效。

總的來說,疳腫脹的治療方法主要是根據不同的證候選用適當的方劑,通過宣肺祛濕、健脾利水的方式來治療。這些方劑中的草藥成分具有不同的作用,可以緩解症狀、促進患兒康復。在使用藥劑時,應按照醫師的建議進行,並注意用藥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