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疳脹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疳脹又稱疳肚,是小兒疳病的一種症狀。該症狀多見於1歲以內的小兒,主要表現為消化不良和腹脹。

疳脹的主要病因與小兒脾胃功能不足有關。如果小兒的脾胃功能不足,就會導致水谷運化能力下降,飲食停滯在腸胃中,引發腹脹。此外,小兒的消化道黏膜屏障功能較弱,容易受到外界因素(如飲食不潔和不良情緒等)的影響,也可能導致疳脹發生。

此症狀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腹脹、腹痛、食慾不振、嘔吐、大便不成形或稀水便等。嚴重情況下,可能出現脫水和電解質紊亂等症狀。

對於疳脹的治療,主要以健脾和胃、消食導滯為主。可以選用香砂六君丸、保和丸等中成藥進行治療。此外,飲食調理也很重要,應減少油膩、辛辣、生冷等刺激性食物的攝入。

疳脹是小兒疳病中一種常見症狀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小兒營養不良和生長發育遲緩等嚴重後果。因此,當家長發現孩子有疳脹的症狀時,應及早帶孩子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

預防疳脹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:

  1. 注意飲食衛生,避免食用不潔或不新鮮的食物。
  2.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,少食多餐,避免暴飲暴食。
  3. 保持心情愉快,避免情緒波動。
  4. 適度增加戶外活動,增強體質。

通過以上措施,可以有效預防疳脹的發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