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疳嗽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疳嗽

疳嗽,又稱疳咳,是小兒疳疾的一種主要症狀。疳疾是小兒常見的一種慢性營養性疾病,多由飲食不節、脾胃虛弱所致。疳嗽是疳疾的一種主要症狀,多見於2-5歲的小兒。

病因

疳嗽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:

  1. 脾胃虛弱:脾胃是人體主消化吸收的臟器,脾胃虛弱會導致小兒消化吸收功能下降,營養物質不能被充分吸收,從而導致小兒體質虛弱,抵抗力下降,容易患病。

  2. 氣血不足:氣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,氣血不足會導致小兒體力下降,精神萎靡,容易感冒咳嗽。

  3. 痰熱內蘊:痰熱是疳嗽的主要病理產物,痰熱內蘊會導致小兒咳嗽、咯痰、胸悶氣急等症狀。

症狀

疳嗽的臨床表現如下:

  • 咳嗽、咯痰
  • 胸悶氣急
  • 消瘦
  • 盜汗
  • 五心煩熱

治療方法

疳嗽的治療應以利肺除疳、豁痰止咳為主。常用方藥有瀉白散、二陳湯、小青龍湯等。此外,還可配合針灸、推拿、食療等方法進行治療。

預防方法

疳嗽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:

  1. 注意飲食衛生:小兒飲食要清淡、易消化,不吃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。

  2. 注意生活規律:小兒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,早睡早起,不熬夜,不暴飲暴食。

  3. 增強體質:小兒要多參加戶外活動,增強體質,提高抵抗力。

注意事項

疳嗽是小兒常見的一種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小兒營養不良、生長發育遲緩等嚴重後果。因此,家長們要重視小兒疳嗽的預防和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