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疳瘦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疳瘦,病證名。出《小兒藥證直訣》。指疳疾肌肉消瘦,形骸骨立。並伴有面色萎黃,皮膚乾燥,腹凹如舟等。多因乳食停滯化熱,損傷脾胃,不能運化水谷精微充養肌膚所致。治宜消食和氣,用異功散或橘連丸和人參粉同服。
疳瘦,又稱疳羸,是小兒疳疾的一種臨床表現。疳疾是小兒時期常見的一種慢性營養不良性疾病,以消瘦、面色萎黃、腹部膨隆、食欲不振、大便溏薄、舌淡苔白、脈細弱為主要特徵。疳瘦是疳疾發展到一定階段的表現,多見於3歲以下的小兒。
疳瘦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:
- 乳食停滯化熱:小兒脾胃功能尚未發育完善,消化吸收功能較弱,如果飲食不當,過食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,或者進食過多,就容易引起乳食停滯,化熱生毒,損傷脾胃,導致疳瘦。
- 脾胃虛弱:小兒脾胃功能虛弱,運化水谷精微的能力不足,就不能充分吸收和利用食物中的營養物質,導致疳瘦。
- 久病不愈:小兒疳疾如果久病不愈,會導致脾胃功能更加虛弱,消化吸收功能更加下降,從而加重疳瘦的症狀。
疳瘦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方面:
- 消瘦:小兒消瘦是疳瘦的主要表現之一,以面頰、四肢、臀部等部位消瘦最為明顯。
- 面色萎黃:小兒面色萎黃是疳瘦的另一個主要表現,多伴有皮膚乾燥、毛髮枯黃等。
- 腹部膨隆:小兒腹部膨隆是疳瘦的典型表現,多伴有腹部脹痛、便秘等。
- 食欲不振:小兒食欲不振是疳瘦的常見表現,多伴有大便溏薄、舌淡苔白、脈細弱等。
疳瘦的治療以健脾和胃、消食化積、滋養肝腎為主。常用方藥有異功散、橘連丸、人參粉等。
疳瘦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:
- 注意飲食衛生:小兒飲食要以清淡、易消化為主,避免食用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。
-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:小兒要養成定時定量、少食多餐的飲食習慣,避免暴飲暴食。
- 注意適當運動:小兒要適當參加體育鍛煉,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- 定期體檢:小兒要定期進行體檢,早期發現疳疾,及早治療。
疳瘦是小兒疳疾的一種臨床表現,如果不及時治療,會導致小兒生長發育遲緩、智力低下等嚴重後果。因此,家長要重視小兒疳瘦的預防和治療,以免給孩子造成不良影響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