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疳利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疳利是一種常見於嬰幼兒的消化道疾病,主要症狀是腹瀉。該疾病多發生在1歲以下的孩子身上,常由於飲食不當和脾胃虛弱所引起。飲食不當包括過食生冷、油膩和辛辣的食物,這些食物會刺激腸胃,損害脾胃功能,導致脾胃虛弱和運化失常,進而引起腹瀉。由於脾胃虛弱,腸胃無法正常消化水谷,積聚形成痰濕,這會阻礙脾胃運化功能,引起腹瀉的發生。

疳利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腹瀉、嘔吐、食慾不振、面色蒼白、精神衰弱、舌苔白膩和脈搏細弱等症狀。治療上主要以健脾益氣和化痰止瀉為主,可選擇使用參苓白朮散、香砂六君子湯等中藥治療。如果伴有發熱,可使用小柴胡湯、葛根芩連湯等。而如果伴有嘔吐,可選擇使用香附竹茹湯、旋覆代赭湯等。

預防疳利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  1. 飲食要清淡、易消化,避免吃生冷、油膩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。
  2. 注意飯前便後洗手,防止病從口入。
  3.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,經常更換被褥並保持皮膚清潔。
  4. 適度增加戶外活動,增強體質。

如果孩子出現腹瀉、嘔吐等症狀,應及時就醫,以免延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