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疳黃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疳黃,病證名。指小兒疳疾兼有發黃。症見身黃浮腫,狀似黃疸,但目不黃,伴有疲倦少神,時吐黃水,毛髮皆直,嗜異等。由於疳疾而致中焦濕熱鬱蒸,脾失運化而成。亦有疳疾日久而致血虛黃腫者。治宜健脾除疳,先服茵陳五苓散,繼用香砂六君子湯,以理虛和胃。

《醫學入門》曰:「疳黃,小兒疳疾兼有發黃者也。其狀如黃疸,但目不黃,而身黃浮腫,疲倦少神,時吐黃水,毛髮皆直,嗜異等。」

《醫宗金鑒》曰:「疳黃,小兒疳疾兼有發黃者也。其狀如黃疸,但目不黃,而身黃浮腫,疲倦少神,時吐黃水,毛髮皆直,嗜異等。由於疳疾而致中焦濕熱鬱蒸,脾失運化而成。亦有疳疾日久而致血虛黃腫者。治宜健脾除疳,先服茵陳五苓散,繼用香砂六君子湯,以理虛和胃。」

疳黃的病因病機

疳黃的病因,主要有兩方面:

一是脾虛濕熱。小兒脾常不足,疳疾日久,脾失健運,濕熱內生,蘊蒸於中,脾胃運化失常,水濕停聚,氣機不暢,則見身黃浮腫;濕熱上蒸,熏蒸肺胃,則見目不黃,而身黃浮腫,疲倦少神,時吐黃水,毛髮皆直,嗜異等。

二是血虛。疳疾日久,脾虛失運,不能生血,或久病傷及脾胃,脾不統血,則見血虛黃腫。

疳黃的臨床表現

疳黃的臨床表現,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
一是身黃浮腫。身體皮膚、肌肉、四肢均呈黃色,並伴有浮腫。

二是目不黃。雖然全身皮膚、肌肉、四肢均呈黃色,但眼睛的鞏膜卻不黃。

三是疲倦少神。小兒疳黃患兒常常表現為精神萎靡,食欲不振,疲倦少神。

四是時吐黃水。小兒疳黃患兒常常會出現時吐黃水的症狀。

五是毛髮皆直。小兒疳黃患兒的毛髮常常會變得直而粗糙。

六是嗜異。小兒疳黃患兒常常會出現嗜異的症狀,比如喜歡吃泥土、煤炭、石頭等異物。

疳黃的診斷

疳黃的診斷,主要根據以下幾個方面:

一是小兒疳疾兼有發黃的臨床表現。

二是小兒脾常不足,疳疾日久,脾失健運,濕熱內生,蘊蒸於中,脾胃運化失常,水濕停聚,氣機不暢,則見身黃浮腫;濕熱上蒸,熏蒸肺胃,則見目不黃,而身黃浮腫,疲倦少神,時吐黃水,毛髮皆直,嗜異等。

三是小兒久病傷及脾胃,脾不統血,則見血虛黃腫。

疳黃的治療

疳黃的治療,主要以健脾除疳為主,根據不同的病因病機,可選用以下幾種方法:

一是健脾利濕。小兒脾常不足,疳疾日久,脾失健運,濕熱內生,蘊蒸於中,脾胃運化失常,水濕停聚,氣機不暢,則見身黃浮腫;濕熱上蒸,熏蒸肺胃,則見目不黃,而身黃浮腫,疲倦少神,時吐黃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