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疳肚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疳肚

疳肚,病證名。出《普濟方》。指小兒疳疾腹大而青筋暴露。多因食物過飽,傷及脾胃,以致氣機失運,經脈瘀阻所致。治宜先消除積滯,舒暢氣機,用三棱散;繼用消積丸以健脾理氣。

《普濟方》卷二十四:“疳肚,小兒疳疾腹大而青筋暴露,多因食物過飽,傷及脾胃,以致氣機失運,經脈瘀阻所致。治宜先消除積滯,舒暢氣機,用三棱散;繼用消積丸以健脾理氣。”

《醫學入門》卷三:“疳肚,小兒疳疾腹大而青筋暴露,多因食物過飽,傷及脾胃,以致氣機失運,經脈瘀阻所致。治宜先消除積滯,舒暢氣機,用三棱散;繼用消積丸以健脾理氣。”

《醫宗金鑒》卷三十六:“疳肚,小兒疳疾腹大而青筋暴露,多因食物過飽,傷及脾胃,以致氣機失運,經脈瘀阻所致。治宜先消除積滯,舒暢氣機,用三棱散;繼用消積丸以健脾理氣。”

疳肚的病因病機,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脾胃虛弱:小兒脾胃功能尚未發育完善,消化吸收功能較差,如果飲食不節,過食生冷油膩,或過食肥甘厚味,都會損傷脾胃,導致脾胃虛弱。
  2. 積滯內阻:脾胃虛弱,運化失常,會導致食物積滯在胃腸道內,形成食積。食積不化,會進一步加重脾胃負擔,導致脾胃功能更加虛弱。
  3. 氣機失運:脾胃虛弱,運化失常,會導致氣機升降失調,出現氣滯不通的情況。氣滯不通,會導致經脈瘀阻,出現腹脹、腹痛、便秘等症狀。
  4. 經脈瘀阻:脾胃虛弱,運化失常,會導致氣機升降失調,出現氣滯不通的情況。氣滯不通,會導致經脈瘀阻,出現腹脹、腹痛、便秘等症狀。

疳肚的臨床表現,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腹脹:腹脹是疳肚最常見的症狀,多表現為上腹部脹滿,噯氣不爽,食後加重。
  2. 腹痛:腹痛是疳肚的常見症狀,多表現為隱隱作痛,喜按喜揉,可伴有腹瀉。
  3. 便秘:便秘是疳肚的常見症狀,多表現為大便乾燥,排便困難。
  4. 消瘦:消瘦是疳肚的常見症狀,多表現為面色萎黃,消瘦乏力。
  5. 其他:疳肚的其他症狀,包括食欲不振、精神萎靡、煩躁不安等。

疳肚的治療,以健脾和胃、消食化積、理氣通便為主。常用方藥有三棱散、消積丸等。

三棱散由三棱、莪術、山楂、神曲、麥芽、陳皮、香附、甘草等組成,具有行氣破積、消食化滯的功效。主治小兒疳疾,腹脹腹痛,食積不化。

消積丸由山楂、神曲、麥芽、陳皮、香附、甘草等組成,具有消食化積、理氣和胃的功效。主治小兒疳疾,腹脹腹痛,食積不化。

疳肚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  1. 飲食有節:小兒飲食要以清淡易消化為主,不宜過食生冷油膩、肥甘厚味的食物。